2017年第20期(总第282期) 2017年9月18日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一
导读:南京大学:双创拔尖人才培养内外如何兼修
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大学的生命线
齐齐哈尔大学:“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清华大学:推出学生“第二成绩单”
简讯:兰州财经大学: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华南理工大学: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南京大学:双创拔尖人才培养内外如何兼修】
日前,中国移动“小移人家”营业厅亮相南大仙林校区,南大师生极为关注。
“可为南大学子提供优质的中国移动实习岗位及一系列正常营业厅所提供的一切服务,还有直播间可以直播游戏、棋类竞技等,甚至还是一个提供高调秀恩爱、表白的直播场所。”由中国移动南京分公司出资设立,南大学生自建、自营并用以服务学生的中国移动主题营业厅“小移人家”似乎实现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的超越。
打造具有南大特色的全省“最美校园主题营业厅”,这一全新概念的营业厅恰与南大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成为双创成果展示窗口:既是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成果,也是实践基地改革创新之起点。
“中国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商业服务,还嵌入与学生双创培养相关内容,契合了南大人才培养的期待。”南大副校长邹亚军表示,“小移人家”的开业既是南大师生对中国移动的认可,而这也是南大“五四三”体系构建的硕果之一。
“五四三”双创教育体系即:构建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打造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支撑平台;建立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育人机制。
为使“五四三”由理念到落地,南大实施“三步走”。
首先,将双创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打造“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筑牢学科基本知识架构和前沿发展趋势的专业基础上,凭借专业造诣获得职业,再进而创造终生追求的事业。”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说。
其次,南大实现校、院两级共建平台课、行业课、嵌入式专业课等双创课程,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实践、多元评价的课程模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并做好相应知识和能力准备。如面向低年级学生,邀请院士、长江学者等顶尖学者开设194门新生研讨课;为高年级学生开设117门学科前沿课,激发其自主创新和自由探索兴趣等。
最后,充分发挥校外力量,组建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南大借助外因推动内因转化,目前已成为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设创业慕课较多的高校,其中“走进创业”课程选修人数就达15000余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11日)
【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大学的生命线】
地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中国大学以公立大学为主,而公立大学分为部属大学和地方大学,其中地方大学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6%,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大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未来走向。
地方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明晰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质量是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因社会、大学的发展而变化。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有三种尺度:第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主要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称为“内适应”;第二种是社会的评价尺度,主要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称为“外适应”;第三种是学习者的评价尺度,主要基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来评价,称为“个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办学自主权不断落实到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大学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发展模式,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大学首先要科学分析和预测区域人才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基础与优势,从内适应、外适应、个适应三个维度找准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此为起点论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最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体系等,确保人才培养可规划、可执行、可检查、可分析、可反馈,避免人才培养处于“迷航状态”。
地方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注重推进优质资源转化工作。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内部看,要全面促进办学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立德树人工作是大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所有的活动都应当围绕育人展开,大学所有资源都应当为育人服务。例如,在知识传授方面,苏州大学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倡导“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实施分大类招生和跨学科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在能力培养方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将学术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促进本科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在价值塑造方面,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本领才干。
地方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完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监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教学质量的多样性、滞后性等特点,传统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证明”功能而忽视“改进”功能,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正加速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更加尊重学生个体特征、学习兴趣和学习者体验。
地方大学要实施“以数据为核心”的精准化评价,鼓励教学单位、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而精准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需求、风格等状态信息,筛选出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发现表象背后深层次问题。我们要努力促进教育评价从“经验”走向“数据”,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成长情况;促进评价方式从“总结性评估”走向“过程性评价”,更加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进功能;促进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以客观、全面、精准化评价,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精准发力!
(中国科学报2017年9月12日)
【齐齐哈尔大学:“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育人是大学的本质,齐齐哈尔大学在引领区域文化发展中,始终将“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守“文化铸校”的发展理念,突出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谱写出生生不息的文化育人弦歌。
突出文化自觉,履行责任担当
早在2008年,学校率先做出了“文化传承与引领是大学重要功能”的论断。在之后的办学治校实践中,学校提出了“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自觉、自信、自强的齐大学子”的文化育人工作思路。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学校自觉承担起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任。2010年11月,学校与齐齐哈尔市政府等5家单位签署了文化合作协议,形成校地文化合作机制,共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历史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研究等领域硕果累累。校地合作精品剧目《达斡尔人》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表演金奖等十一项大奖。
坚持文化自信,厚植育人根基
鸿雁工程、西部计划、“感恩·励志·成才”报告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等系列举措,为莘莘学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高扬理想之帆。学校嫩水之风团队荣获全国寻访抗日老战士活动“十佳精品团队”称号。以“大学生道德模范”徐如意、郭文文,跳湖救人的伊戈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外学生的优秀事迹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子,榜样力量,源远流长。
在65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精神旨归:“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大爱、大道、大学”的校风根植师生心田,“为人、为师、为学”的教风陶冶师者情操,“致知、致用、致远”的学风塑造学子情感。《齐大赋》洋洋洒洒回顾“昨天”、总结“今天”、憧憬“明天”,《齐大校歌》唱出师生对学校的眷恋和热爱,勤勉精进的齐大精神溢满校园。
追求文化自强,拓展育人路径
学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园隆重揭牌,形成了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生创业园并举的“双创”发展布局。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种比赛中屡获嘉奖,大学生拓展项目“草木染”在2017年深圳文博会上成功签约,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立足实际,探索出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16万毕业生中40%在龙江沃土奉献成长。
学校还高度重视“高雅文化”进校园工作,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走出校门,完成重大演出300余场。新年音乐会、民族音乐会、合唱音乐会、新生音乐会,精彩纷呈的“周末小舞台”、美轮美奂的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婀娜多姿的小白帆艺术团、独具特色的齐大广播音乐盛典和校园音乐节等等,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品牌。
(人民网2017年9月12日)
【清华大学:推出学生“第二成绩单”】
高校成绩单一般只有一份,只记录课程成绩。为全面记录学生成长数据,昨天,清华大学正式推出第二成绩单,成绩单上没有分数,主要用于认证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竞赛比赛、志愿公益等多方面表现。
据清华透露,第二成绩单是对学生课外经历、成果和荣誉进行记录和认证的工具,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成长发展情况,包含综合及学业类荣誉、奖学金、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竞赛比赛、创新创业、海外研修及交换、志愿公益、社会实践、体育表现、文艺表现、因材施教计划等多项内容。
清华本科生可登录进入第二成绩单管理系统,自行查看系统内已存在的成长经历信息。同时,学生也可自行按照成绩单设定的项目进行填写,提交后由院系辅导员或相关部门进行认证核实。经认证后,学生可自行打印,也可前往清华学生部免费打印并加盖公章。
清华第二成绩单主色调还是“清华紫”,最顶端有学生个人姓名、性别、院系、专业、班号等基本信息,之后按序列出学生个人荣誉、奖学金、社工、科研、竞赛等成果,每项记录均有对应时间。
第二成绩单刚一公布就获得清华学子点赞。清华人文学院大四学生小严正准备找工作,她说,很多招聘单位都会要求学生提供获奖、比赛、科研等经历,有了第二成绩单就方便多了。
目前,清华第二成绩单仅为本科生提供,今年已经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可打印。
(《北京日报》2017年9月14日)
▲近年来,兰州财经大学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和“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从一个想法到一个企业”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认真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科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实训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已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全国管理模拟决策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等多个全国性比赛大奖。
(《甘肃日报》2017年9月5日)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华南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包括科教协同、校院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在内的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科教协同,引入学科资源,构建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注重科教融合和科研育人,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校还整合学科资源,推进跨学科交叉培养,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倡导“寓教于研”和“研中有教”的教学模式。通过校院协同,引入科研院所资源,构建科学前沿研究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与深圳华大基因等一流的研究院所合作过程中,通过瞄准国家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整合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优质创新团队和科研资源,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了优质资源平台,形成了优质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通过校企协同,引入产业资源,构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目前已在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
(《光明日报》2017年9月11日)
编辑:李 阳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