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教改动态第296期

教改动态第296期
日期:2018-6-25 8:36:09 文章来源:高教研究室

2018年第7期(总第296期) 2018611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一


导读:复旦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文科教学怎样实现角色转变

高校专业设置要适应科技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简讯:清华大学:成立“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


【复旦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

复旦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思考、谋划和把握“双一流”建设大方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作。

一是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瞄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着力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二是面向人的全面发展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体系。在“双一流”建设中率先出台《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核心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着力提升通识教育课程质量;通过构建完善的通识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本科“2+X”培养体系,着力为学生创设内涵更加丰富、选择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机会。

三是注重将一流学科建设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一流学科要注意把握好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发挥学科优势,对接国家战略,将学科建设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推动一批科学家真正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成为世界顶尖的学术力量,从而为培养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是以文化传承创新引领人才培养。大学对文化的传承创新集中体现在大学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上。一所大学的魅力,在于大学的精神和文化。校园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每一个活动,都在传递着大学的精神和文化,滋养着莘莘学子。

(《光明日报》 2018530日)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文科教学怎样实现角色转变】

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建设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涉及许多环节,课堂教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借鉴欧美大学的教学经验,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大学文科教学从老师教为主转向学生学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唤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好奇心、探究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每门课程的第一讲。学生听了第一讲要知道这门课程是研究什么的,这门课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每门课程的第一讲如果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就为学生建立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打下了基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不经意的问题中提出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理清研究主题的结点和逻辑结构。教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研究主题的线索、发展逻辑。学生学习一个研究主题,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理解某一个知识点,而是从整体上把握研究主题的框架结构。教师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理解研究主题后,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推荐阅读文献,帮助学生熟悉研究现状。由教师精心挑选推荐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研究文献,引导学生接触、了解研究主题的最前沿。大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要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就必须具备自学的能力。学生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阅读,逐步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及各种数据库,学会学习,提高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研究性思维,提高自学能力。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864日)

【高校专业设置要适应科技创新】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社会变革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风向标。适应科技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国家确定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校增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或者开办相关的专业方向,是具有前瞻性的办学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高校自身与时俱进,始终把握文化科技创新的潮流,成为造就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

开办新专业、改革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适应度的必修课。各级各类高校都是分专业实施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没有开办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相关联的专业可以反映高校办学的社会适应性。比如,人工智能科技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有人说谁掌握了人工智能科技,谁就抓住了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增强高校专业办学的适应度不只是把专业办起来,或者把专业方向开出来,也不只是开出几门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话,高校办学就简单了。事实上,新增专业、开办专业方向、开出相关课程只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步。人才的培养除了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外,还必须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要重视良善人格的养成、高雅精神的塑造和奉献价值的树立。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需要高校在培养过程改革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抓住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进行课程教学范式创新。

高等教育是一项恒久的事业,又是一项朝阳事业。说它恒久是因为它有数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说它朝阳是因为它永远面向未来。高校的专业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新增专业或专业方向总是少数或极少数。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它还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微变应大变。这就需要高校致力于探索和掌握优秀人才成长规律,开启英才辈出的大门。很多高校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上不遗余力,开办了各种形式、各种名称的实验班,但不能把这些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封存起来,也不能老是在实验班上做实验,要在更大范围、让全体学生共享实验班的办学经验,收获人才培养的更大成功。

(《中国教育报》201865日)

【华东师范大学: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华东师范大学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上统筹统领,坚持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原则,在评估中以学生的发展与感知作为标准,构建形成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学生思政、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一是领导重视与顶层设计并重。华东师大成立了以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教学委员会、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院系等多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保障改革的有效开展。

二是建构学科齐全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全覆盖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体系。

三是重点学科、重点基地、重点人才率先参与。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心理、地理、数学、中文、历史这五个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率先参与;要求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中文、信息、生态与环境等优势学科率先参与;安排院士、长江学者主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建设一支有责任、有水平、有热情的教师队伍。学校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研修中心,针对新进教师、提升期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分类制订并实施研修方案。以教师晋升考核、课程教学评估和教学激励计划来评价教师课程思政的效果,实施一票否决制,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化要求。

五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定制课程思政方案。学校坚持因材施教,为港澳台侨生设置认知中国课程版块;将课程思政融入少数民族预科培养方案;理科精英人才培养德育为先,组织菁英班学生开展科学求真·创新强国——我与名师面对面活动,组织教师面向留学生开设讲述中国故事系列讲座,推广传统文化、讲述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帮助留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社会。

(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新闻网 201868日)

日前,清华大学“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成立座谈会召开。校党委书记陈旭代表学校党委对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的成立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是今年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的一项重点任务;这既是对清华大学“又红又专”办学传统的一种继承,也是新时代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党员的新举措。工作站的成立,为追求思想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教师搭建了共同学习成长的平台,通过营造氛围、建立机制、创新载体,更好地实现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学校党委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党委都将全力支持工作站的建设,让工作站成为青年教师们的精神家园,并努力在全国高校中发挥示范作用。

(清华大学新闻网 2018523)

编辑:李 阳 电话:0311-87326042 电子邮箱:jmgjyj@126.com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 电话:87655970
Designed by jwc
Powered by VIPCM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