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教改动态第280期

教改动态第280期
日期:2017-6-5 16:35:35 文章来源:高教研究室

2017年第18期(总第280期)                             201765

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主办                                                               星期一

 


导读:太原师范学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创新

浙江师范大学:互联网+”下高校通识课的探索和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用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十位中外高校校长谈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简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鼓励更多教育创新


【太原师范学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创新】

对于高校来说,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网络生态体系构建发展的全新模式,开拓了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创新的新视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正在悄然发生某些变化。太原师范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以入驻新校区为契机,学校建成了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网络体系,以及快速部署、集中管理、集中运维的云数据中心,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管理的创新、优化和提升。

互联网+教学,学校建设了完备的网络教学系统,开设了网络学院,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崭新教学模式开始广泛运用于课堂,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重构了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也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既降低了教学成本,也极大提升了学生兴趣。通过教务评价信息系统,实现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互评等的交流互动。学生逐步强化了通过互联网主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在线学习课程和学校提供的各种网络自学条件,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自主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为探究式学习,从个人分散学习转变成为合作学习。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开辟了新媒体中心”“行知青年、微信群、QQ群等一系列媒体平台,建设了网络政务大厅,开设了网上团校等。通过新媒体运用,以新心态走近大学生,对网络不回避、不拒绝,更不压制,而是主动接受、接纳、介入、融入;以新语态与大学生交流,放下姿态,放低身段,抛开习惯的官话,学会了用网络语言开展思想教育;以新形态活动引领大学生,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论坛、网络QQ群、网络社区;以新网络生态呵护青年学生,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以正能量驱散网络负能量,最大限度减少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腐蚀。

互联网+后勤和安全管理,学校建成了具备能源预测和关键指标分析,环境数据动态化、节能成果可视化、能耗情况公开化的能源监控网络;正在建设集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为一体,具备图像智能分析、视频质量诊断、配置图像筛查、分析功能的安防系统,实现安保工作智能化、信息化。

总之,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大学教育不能坚守避战,而应顺势而为,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教育在互联网+”风口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山西日报》201762日)

【浙江师范大学:互联网+”下高校通识课的探索和思考】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浙江师范大学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通过组建专门性的课程团队,从更新教育理念和转变教学思路入手,结合当代网络条件,开展江南文化系列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形成了“互联网+”环境下文化通识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首先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这方面,江南文化课程团队主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突出特色。江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文化活动中心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完整的地域文化体系,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性格和人文精神。因此,通过江南文化的介绍与分析,既可以具体感受鲜明的地域特性,又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二是系统呈现。根据江南文化的内容与特色,在系统重构模块化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开设系列在线课程,包括“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江南古镇与水乡文化”“古代文学与江南地域文化”“江南历史文献”等不同专题课,以此构建立体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三是深化内容。江南文化教学团队的成员经过精心挑选,都具有相当坚实的研究基础。他们在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能积极思考如何及时把丰富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动态和研究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使之转化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江南地区文化传统不同侧面的表现形态及其内在性格与地域特征。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江南文化系列课从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入手,努力超越简单的网络技术运用和教学视频呈现,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的特点,将原本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上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作业”为主的课下学习活动互换,以新型的“在线课堂”形式,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形成开放、共享、互动的网络学习社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视频教学模式不同,在线课堂重新配置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地在任意场所通过不同路径上网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PPT或文本阅读等形式完成知识和概念的学习,进行提问答疑、合作讨论、做作业等,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开设线上讨论区和分组互动区,在讨论区学生就课程学习的有关问题随时咨询教师或与同学讨论,教师可以实时通过移动互联网在线反馈答疑,也可以在互动专区发起讨论。在线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课程进度设置网页插入式在线作业测试,若未能通过测试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以此激励学生认真观看学习。同时,教师进行线上作业批改,建立起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除了讨论区发帖、在线提交作业外,在线课程还设置随堂笔记区,学生每学习一段教师视频需要在线提交课堂笔记,被教师列为精品笔记则可以作为课业评价的重要依据,促使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巩固知识学习。

总之,“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化通识课的教学改革,就是改变原有教师单纯教授的模式,变成教师启迪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新模式带来教学理念的革新,它不仅是简单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点燃学生热爱文化的激情,更激发学生“本自有之”对传统文化“真、善、美”的认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识。这正是我们不断开展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中国教育报》201761日)

【陕西师范大学:用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重传承,一撇一捺书人生

每年7月,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冒着酷暑,一笔一画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场景,是陕西师大校园里最动人的画面。4500多份饱蘸浓墨、别出心裁的录取通知书,也成了每个师大学子最美的记忆。陕西师大历来有重视书法艺术教育的传统,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涌现了卫俊秀、曹伯庸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书法家。学校借助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书写教育,专门编写《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等教材,构建了钢笔字、中国书法(软笔)、板书三位一体的书法能力测培体系,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与考核,同时将书法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计划挂钩,让书写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读经典,触及中华文化精髓

陕西师大将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纳入“大学语文”必修课程,先后开设“唐诗宋词赏析”“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等公共选修课,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词鉴赏”“诗词创作与欣赏”等开放课程;组织编写、录制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三经导读》《唐宋诗词鉴赏》等教材;此外,“国际长安学研究院”“中华古文明研究中心”及全国唯一的教育博物馆、霍松林艺术馆等机构,为学校开展高水平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支撑。

创载体,多途径培养“谦谦君子”

在陕西师大,“读经典、诵经典、写经典、悟经典、用经典”早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各种诵读、书画、民乐、篆刻、民族舞蹈类学生社团非常活跃。

全国百佳国学社团“秦风诗社”现有团员60多人,开展从吟诵到创作到演绎等各类交流与演出。每年的“大学生传统文化节”和“大学生民族文化节”是学校一大盛事,其间开展华夏传统技艺展、校园棋弈大赛、校园戏曲大赛、古诗词吟诵大赛、“三笔字”书法大赛等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

多彩的校园活动和丰厚的文化滋养,拓展了学生们亲近传统、熟悉经典的渠道,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中国教育报》2017531日)

【十位中外高校校长谈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关切的重大命题,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培养大学创新人才越发重要。近日,在浙江大学主办的全球高等教育峰会上,人民网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十位国内外高校校长。

芝加哥大学校长 Robert Zimmer

我认为大学相互质疑、争论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创造是非常重要的。而近年来中国大学快速发展,拥有了更具质疑性、创新性、挑战性的环境,这有利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除此之外,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协同合作,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 Klaus Muehlhahn

创新是一所大学的核心,而中国师生的努力和雄心壮志,是我们选择这里的原因。我们关注和中国大学的合作,探究如何平等交往,共享信息,使每个人都能够坦诚交流。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副校长Stefan Ostlund

学校取得成就,首先是因为优秀的学生,其次是学校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我非常欣赏今天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展示出的战略,那就是具备好奇心,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是中国进步的原因。另外,合作和想象力也很重要,前者带来效率,而后者使人创造。

香港大学校长 Peter Mathieson

港大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历史的积淀、香港的国际化、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三方面,尤其是优秀的学生与教员。我认为中国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人们都非常重视教育,相信教育的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王树国

资源分配上,本、硕、博学生得到的资源要平等;培养方法上,要对学生坚持多模块、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将人才培养融入科学研究之中,学生既要科研也要参加实践,让创新人才真正为社会服务。

西澳大学副校长 Dawn Freshwater

合作帮助我们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创新中的现实问题。中国发展很快,有很多可用人才,我们与中国大学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 Chorh Chuan Tan

人才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出,我们培养学生,不仅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个人素养的培育。我认为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其优势就在于数量众多的人才和大学发展的雄心。

美国西北大学校长Morton Schapiro

创新既关键,又困难,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合作。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学生的努力给创新带来了人才的支持,人才成为了合作中的强势伙伴。

澳门大学校长 赵伟

创新是教育的一部分,是衡量国家科研的标准之一,其成果应该为社会服务。而创新人才要具有综合素质,科研、实习、活动都是其学习的重要部分。澳门大学目前采取了四位一体教育、研学教育、跨学科合作等有效措施来培养人才。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 宋永华

中国国际人才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化能力、世界担当四方面的素质。目前,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力和创新力,借助“双一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吸引一流学生、教授、和管理者。

(人民网2017525日)

简讯:

▲澳大利亚政府日前发布了《高等教育改革方案》,宣布将对高等教育进行一系列改革。本次改革旨在加强高等教育,确保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不落后于世界水平,同时促进更多教育创新,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学生需求。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主要面临资金动力不足、与劳动力市场不匹配等问题,因此本轮改革将包括:通过改变高校经费来源比例,改善高等教育贷款计划,加强学习和教学奖励机制,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通过替代不必要以及过时的课程,改革贫困学生资助机制,从而满足学生和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审查纳税人资金使用情况,增强高等教育的透明度和问责制。目前,澳大利亚政府正在征求有关本轮高等教育改革方案的意见,同时决定将改革的实施时间延期至2018年。

(《中国教育报》2017526日)

                                                                   

编辑:杨月君  李 阳      电话:0311-87326042      箱:gjsh87326042@163.com


文件下载:教改动态第280期



地址:河北经贸大学北三教C313 电话:87655970
Designed by jwc
Powered by VIPCMS.Net